反映百姓心聲為民排憂解難 泉州電視臺走基層見成效
www.filmyjoy.net?2012-02-28 11:34? ?來源:福建記協(xié) 我來說兩句
泉州電視臺突出實踐性,注重實效性,組織記者編輯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“走、轉、改”活動,采編人員在體察民情、傾聽民意、傳遞民聲的同時積極為民排憂解難,辦實事,辦好事,走基層活動卓有成效。 傳遞民聲 為民排憂 在新聞欄目中開辟《走基層》專欄,實地關注基層百姓的的生產生活和精神風貌,播發(fā)了《一個人一座山》、《城市漁村》、《追潮的航標》、《鄉(xiāng)村守望者》等20幾個系列報道、專題、特別節(jié)目330多條(次)。吳建生臺長帶領“走、轉、改”采訪組,走進九仙山氣象站蹲點采訪。該站海拔1653.5米,是我省迄今有人居住的最高點。九仙山氣象人不顧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工作環(huán)境,長年堅守在高山上,除了負責每天24小時的氣象記錄觀測外,還肩負著為軍用和民航部門拍發(fā)天氣報、航空報和不定時危險報的任務。以他們的感人事跡為背景的系列報道《走基層——高山上的堅守》播出后,得到了泉州市領導的高度重視。春節(jié)前夕,市委書記徐鋼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到九仙山氣象站慰問一線氣象員,并為他們解決了暖氣、自來水等生活問題以及工作上的待遇問題。 石獅永寧鎮(zhèn),記者實地采訪體會到“討海人”風里浪尖為生計謀的艱辛,也了解到海上漁船一旦遇險,它與陸地的聯(lián)系就顯得相當重要。430信息站負責全鎮(zhèn)300多艘漁船的安全管理、信息聯(lián)絡、遇險救助等工作,僅有3名工作人員的小站擔負了為“討海人”架起安全網的重任。了解到小站無法更新通訊設備的困難后,臺記者為他們送去了海上通訊設備,便于信息站更好地與海上作業(yè)的漁船聯(lián)系,及時應對突發(fā)情況。 記者深入德化上涌鎮(zhèn),了解農戶生產生活情況,采制了十條帶著鄉(xiāng)土氣息的新聞,全面反映德化上涌特色農產品和豐富的旅游資源,觀眾反響強烈,對于當地優(yōu)質農產品走出深山、走向市場并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。采訪組也辦了一件實事——為外來媳婦王明珍解決懸空二十年的戶口問題。黑羊養(yǎng)殖專業(yè)戶蔣金朋的妻子王明珍二十年前從云南嫁到德化,一直未落戶,云南老家的戶口也早被注銷,成了“黑人”。記者得知后,積極進行多方協(xié)調和努力,并得到德化公安局領導的重視,困擾蔣家人二十年的“心病”,終于得到解決。 公益活動 奉獻愛心 《新聞廣角》開展愛心公益行活動,每周走入社區(qū)村莊,開展便民利民活動,幫助社區(qū)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。新春走基層,佳節(jié)送溫暖,一線采編播人員邀請書法名家,一起到洛江區(qū)羅溪鎮(zhèn),為群眾書寫春聯(lián),給居民送上春的祝福。 2011年,泉州電視臺連續(xù)報道了惠安小岞的早產三胞胎姐妹,由于父母無錢支付巨額醫(yī)藥費,將孩子一直放在醫(yī)院的新聞。新聞播出后,愛心源源不斷,各界愛心人士出錢出力,三胞胎得以順利出院回家。2012年春節(jié),記者再度走訪了三姐妹,給她們包上壓歲錢,祝她們健康成長。 泉州電視臺不僅通過新聞報道、公益廣告、晚會活動等形式,倡導“樂善好施、奉獻愛心”的社會風尚,營造“扶貧濟困、團結互助”的輿論氛圍,還積極參與“愛心在泉州、慈善一日捐”等社會公益活動,組織員工奉獻愛心,為慈善事業(yè)添磚加瓦。因表現(xiàn)突出,被市政府授予“慈善一日捐”先進單位。 追查黑點 為民請命 記者深入基層,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和衣食住行等民生選題開展報道,追查事故黑點,對相關領域的丑惡現(xiàn)象和不良行為進行曝光,弘揚社會正氣,引導建設良好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,促進相關行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。 《驚魂電梯》、《北渠生命水》等系列報道關注公共安全,《屠宰場發(fā)現(xiàn)疑似瘦肉精生豬》、《食品添加劑之惑》、《桶裝水有多深》等專題報道關注食品安全。針對消費領域,開展《超市價格欺詐調查》、《“樓脆脆”追蹤》、《珠寶質量報告》、《非法傳銷》等報道,鞭撻黑暗,傳遞民聲,解決民憂,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。新聞作品《直擊“地溝油”生產鏈》一舉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大獎、福建廣電新聞獎連續(xù)(系列)報道一等獎、海西新聞創(chuàng)新獎一等獎。 (總編室陳柳桐) |
- 心情版
-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