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學籍互轉”搭建普職融通“旋轉門”
| 2025-09-17 09:48:21??來源: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新學年伊始,隨著廣州首批綜合高中試點校的學籍互轉工作結束,一群學生開啟了全新的學習生涯,成為喝上學籍互轉“頭啖湯”的一批人。 他們有的告別普通高中課堂,奔赴中職校園探索技能之路;有的從中職賽道轉身,踏入普高校園迎接學術挑戰(zhàn)。盡管成功轉換學籍的人數有限,卻也在普職分流和升學壓力交織的教育圖景中,點亮了“二次選擇”的微光,拉開了普職融通的“旋轉門”。下一步,要讓這扇“旋轉門”持續(xù)順暢運轉,還需要政策、學校與社會各方同向發(fā)力,共繪教育多元發(fā)展藍圖。 長久以來,普職分流似一道單向閘門,中考成績成為劃分學生未來的“分水嶺”。家長擔心孩子進入中職校便失去升學通道,社會偏見讓職業(yè)教育“低人一等”成為刻板印象。而學籍互轉機制的落地,讓教育“平行線”有了交叉點。中職生若懷揣學術夢想,可通過考核轉入普高;普高生若傾向技能學習,亦可轉戰(zhàn)職業(yè)教育。給予學生二次選擇權,不僅能激活個體潛能,讓教育真正適配學生需求,更能紓解普職分流焦慮,提升教育公平認同。 當然,改革推進仍需破除多重障礙。首先是學分互認的難題。若普高僅認可中職校的文化課學分,而忽視技能課程價值,綜合高中恐淪為“普高化”的翻版。真正的普職融通需建立學分等值互認體系,使技術課程與學術課程具有同等升學效力。其次是社會觀念轉型滯后。“普高至上”仍是大多數家庭的普遍心態(tài),部分學生即便在綜合高中面臨學業(yè)困境,也不愿轉入中職。扭轉偏見需要政策引導與成功案例的示范效應,當職校生通過技能競賽、春季高考實現優(yōu)質就業(yè)或升學,當技能人才贏得社會肯定,才能消解“職教即末路”的誤讀。 完善學籍互轉機制,需系統(tǒng)性政策支撐。一方面,加大職業(yè)教育投入,補齊師資、設備等短板,讓中職校擁有與普高比肩的教學條件,讓技能學習不再是“退而求其次”的選擇,唯有職普教育質量實質對等,雙向流動才能成為常態(tài)。另一方面,優(yōu)化制度設計,探索多次學籍轉換機會,簡化流轉程序,讓“選擇”更便捷、更靈活。 教育的本質,在于讓每個獨特的個體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。學籍互轉的“旋轉門”打破了僵化的分流格局,將選擇權與成長可能性交還學生。當普職壁壘消融,當技能與學術同樣被尊重、被重視,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助力多元發(fā)展的階梯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