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約車高溫補貼豈能“明補暗降”
| 2025-08-01 17:04:20??來源:東南網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夏日高溫,網約車運營成本上升。前不久,有網友反映網約車司機向乘客收取空調費,引發(fā)社會對“網約車夏季是否應該額外收取空調費”問題的討論。關于網約車空調費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特惠類訂單,此類訂單價格低、司機到手收入少,因此額外收取空調費的現(xiàn)象比較普遍。當前有不少網約車平臺推出了夏季高溫補貼。然而,在其發(fā)放過程中,也存在發(fā)放有條件、領取不穩(wěn)定等問題。(8月1日《工人日報》) 盛夏正午的柏油路蒸騰著熱氣,網約車司機王師傅的手機彈出平臺通知:“高溫補貼上線,每單額外得1.5元”??膳芡暾焖l(fā)現(xiàn),收入非但沒增加,基礎里程單價反而悄悄降了0.3元。這種 “明補暗降”的操作,讓高溫補貼成了鏡中花水中月,更讓勞動者的汗水在數字算計中打了折。 高溫補貼為法定福利,《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》明確用人單位需向高溫作業(yè)勞動者支付崗位津貼。但網約車行業(yè)現(xiàn)扭曲現(xiàn)象:部分平臺將補貼與接單量掛鉤,需日均跑滿12小時才全額領?。挥械男Q“每單補貼2元”,卻同步將抽成從20%提至 23%;更有平臺將補貼計入司機“總收入”,變相沖抵基礎報酬。司機無奈調侃:“平臺撒的是芝麻,從我們兜里掏走的是西瓜?!?/p> 這種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套路,本質是責任轉嫁的數字游戲。平臺借“高溫關懷”美化形象卻不愿承擔成本,通過算法調整悄悄轉嫁負擔:或降低單價,或提高考核標準,或壓縮其他福利。此舉不僅讓高溫補貼的法定性淪為空談,更消解了社會保障溫度。當司機在高溫下的額外付出被平臺算法抵消,法定福利便成了 “空心湯圓”。 深層危害在于侵蝕勞動關系。網約車司機本就面臨工作時間長、強度大、保障不足等問題,高溫補貼作為法定權益,是對特殊環(huán)境勞動價值的認可。平臺轉嫁行為既違反《工資支付暫行規(guī)定》“不得克扣工資”要求,更會加劇職業(yè)倦怠。當“高溫關懷”淪為“數字剝削”遮羞布,將損害行業(yè)生態(tài):司機權益無保障則服務質量打折,進而影響乘客體驗與平臺口碑。 破解困局需制度發(fā)力。監(jiān)管部門應明確補貼資金來源,嚴禁成本轉嫁,建立“補貼獨立核算”機制,確保補貼直達司機。行業(yè)協(xié)會可推動統(tǒng)一補貼標準,要求平臺公示計算方式與資金流向,杜絕算法黑箱。更需壓實平臺責任:高溫補貼是法律承諾而非公關作秀,不讓勞動者烈日下流汗又流淚。 高溫補貼當有政策溫度與法律重量。杜絕平臺“明補暗降”,讓勞動者額外付出獲真實回報,方能使補貼從“空心湯圓”變?yōu)榻馐钋迦?,讓酷暑中奔波的勞動者感受制度庇護與尊重。這既是對勞動者的關懷,更是行業(yè)責任的校準:企業(yè)擔當在于真誠守護勞動者價值,而非數字游戲。 高溫補貼的溫度,藏在每一分實實在在的保障里。當司機在烈日下奔波時,他們需要的不是平臺APP上閃爍的“補貼到賬”提醒,而是收入明細里清晰增長的數字,是政策善意轉化的真實獲得感。別讓“平臺請客、司機買單”消耗政策公信力,讓高溫補貼真正暖到勞動者心坎上,才是城市對奮斗者應有的溫柔。(汪代華)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