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時評|莫讓風洞成“空洞”
| 2025-07-16 15:50:35??來源:大江新聞-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什么是風洞?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陌生。近日,南昌市啟動航空風洞舊址修復工程,旨在還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清華大學在此建設的15英尺航空風洞的歷史風貌,弘揚“航空救國”精神。然而,這一驅動國之重器的“幕后英雄”、承載中國航空工業(yè)早期奮斗史的重要文化工程,在網絡平臺上沒激起幾朵浪花,成了公眾認知的“空洞”。同一時間,娛樂八卦、快餐式“爽文”卻動輒百萬閱讀量??萍假Y訊為何不敵“爽文”?正能量如何才能澎湃大流量? 風洞無聲,卻關乎國之重器的誕生。從刺破蒼穹的殲擊機到國產大飛機C919,從高速飛馳的高鐵到翱翔太空的航天器,每一項重大突破都離不開風洞的反復試驗與數(shù)據(jù)支撐。可以說,沒有風洞,就沒有現(xiàn)代航空航天事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。特別是世界領先的JF-22超高速風洞,其科研意義與戰(zhàn)略價值無可估量。 可現(xiàn)實是,這洞開未知世界的驚世激波穿不透信息繭房,足以塑造飛行器的超級颶風也沒能掀起“流量池”中的一點波瀾。癥結何在?非因風洞無形,實乃認知“空洞”和價值偏差。一是部分公眾對科技資訊興趣不大,不知“風洞”為何物,更不了解國之重器的價值。二是平臺推流機制樂于追逐即時熱度與感官刺激,科技信息反被置于邊緣。三是硬核科技沒有以更生動的方式敲開大眾心門。 當“風洞為何物”尚為疑問,“風洞何其重”又怎會被理解?南昌風洞不能只是一個冷冰冰的遺址,而應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、科學與大眾的橋梁。只有想方設法讓科技成為網絡熱搜、平臺榜首,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,才能避免風洞淪為“空洞”,持續(xù)推動科技正能量澎湃民族復興的大流量。 (全媒體記者 劉小榮 胡武龍)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