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找“麻煩”背后的治理溫度
| 2025-07-16 09:34:19??來源: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每到暑期,溺水事故隱患總讓地方管理者如坐針氈。今年夏天,南昌主動自找“麻煩”,在贛江沿岸建設9個天然泳場,既讓市民有了消暑打卡地,也把風險納入可控的管理框架。 城市治理需要“繡花功夫”。以往,面對溺水風險,許多地方習慣于嚴防死守:圍欄封河、標語警示、巡查勸阻……可用這種“堵”,難以杜絕野泳。相比之下,南昌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,體現(xiàn)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邏輯。 自找“麻煩”的背后,是敢于擔當?shù)挠職?。當?shù)卦谟緢鼋ㄔO中,勇于打破部門壁壘,統(tǒng)籌環(huán)保、水利、交通等多部門資源;面對“形象工程”“安全風險”等質疑,則用透明化管理回應——水質數(shù)據(jù)實時公開,應急預案動態(tài)調整,公眾成為治理參與者。 城市治理難點,往往也是創(chuàng)新起點。一座城市的發(fā)展,離不開直面難題的擔當;一個社會的進步,離不開主動作為的智慧。南昌主動自找“麻煩”,本質上是一場關于“如何更好治理城市”的生動實踐。它啟示我們,城市治理從來不是“不出事”的消極防守,而是“解難題”的主動作為。愿更多地方像南昌一樣,把壓力轉化為動力,把麻煩視為機遇,展示出更多有溫度的治理新圖景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









